這個無名小販17歲開始創業 26歲就成億萬富豪
說到除了大陸以外的華人富豪,我們可能就會想到李嘉誠、何鴻燊、李兆基、鄭裕彤、霍英東這些具有神奇創業故事的人,但說到為祖國捐的最多的華人富豪,你可能不知道。 同樣是白手起家,也同樣有一段神奇的創富故事,雖然他出生和創業都在海外,但他心中卻永遠裝著一顆中國心,歷年來為祖國一共捐了超過3億人民幣做慈善公益事業,在華人華僑當中算是捐的最多的一個。 他是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主席:陳江和,他17歲挑起重擔去創業,經過7、8年的打拼,26歲就賺到了最大的第一桶金——超億元人民幣。 如今,他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,擁有世界最大的紙漿廠和世界級造紙廠,經過多年的布局業務涵蓋到了石油、木材、地產、物流、棕櫚油、造紙、清潔能源等領域。 他17歲挑起重擔打工養家 1949年,陳江和出生在印尼的棉蘭市,父親是從福建莆田下南洋來到了棉蘭市謀生,開了一家賣機車零配件和汽油的小店。 陳江和在家中排行老大,在他下面還有8個弟弟妹妹,所以一家人的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,當時17歲的陳江和還在當地的華僑中學讀書,沒想到父親突然病倒臥床,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就壓在老大陳江和身上。 于是,他從父親那里接手下了這家小店鋪,經營店鋪很辛苦,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,而且也沒有什么節假日。 陳江和很努力也很好學,在他的經營下,小店的業務很快擴展到了經銷發電機、煉油廠設備、維修機電、機械等等,有時候還承包一些石油公司的項目做,他的商業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! 在創業的過程中,他也吃過了一些虧,有一次在承包鋪設天然氣管道的工程時,因為工程師的設計出現了誤差,差點就把過程搞砸了,最終他花了大價錢到新加坡請了專家才把問題解決了,雖然虧了不少錢,但贏得客戶的信任。 到1967年,陳江和成立了金鷹公司,主要經營的業務轉向承包石油工程。 26歲就成為億萬富豪,震驚了整個東南亞! 1972年,二戰后的最大世界經濟危機到來了,全球開始陷入石油危機,造成了石油漲價,從石油售價從每桶2美元上漲至12美元。 是危機也是機遇,石油公司迫切地增大產量和擴大規模,陳江和的石油設備和工程生意也開始越做越好。 他知道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時刻,所以每天都很拼,很少有休息,經過7、8年的努力,就賺到了人生最大的第一桶金——超億元人民幣,這年他只有26歲。 但陳江和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,反而是思考這間公司的未來發展,假如有一天石油不好做了,企業該怎么走,畢竟石油資源是有限的,遲早開采完。 居安思危,轉型做夾板生意 70年代中期,陳江和進入了原木加工行業,建立了自己第一家做三夾板的工廠,做原木不像石油,原木是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。 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做原木加工的生意,因為建工廠、做工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能不能賺回本錢還不知道,同行聽說陳江和建三夾板工廠 ,就嘲笑他太傻。 陳江和不但沒有在意別人怎么說,反而加大加快投資建設,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就建好了一個投資千萬美元,員工近2000人的廠子。 在廠子建好的那天,印尼總統帶領7位部長前來為陳江和的新廠剪彩,這對一個印尼企業來說是一個多么的榮幸。 總統說:“印尼應多制造夾板,應禁止原木出口,這樣可增加就業機會,多賺外匯。”后來,印尼政府逐步改變了森林行業的政策,不再出口原木。 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,擁有世界最大的紙漿廠和世界級造紙廠 后來陳江和的生意也越做越大,1979年進入棕油業,棕櫚種植面積從開始不到300公頃,短短幾年就擴展到了幾十萬畝。 目前陳江和的棕櫚種植面積已經增加到了16萬公頃,有半個新加坡的國土那么大。 1985年,陳江和又投資了1億美元進入紙漿行業,后來在不斷加大投資下,把紙漿的年產量從70萬噸增加到200萬噸。 陳江和把一家無名小店,打造成一家綜合性跨國工業集團,資產達80億美元,全球員工超過5萬名,業務已經擴大到了林漿紙、粘膠纖維制品、棕櫚油加工、能源開發、工程設計、物流、服務業等領域。 2006年,陳江和以28億美元首次成為了印尼首富,同年的黃光裕以23億美元成為了中國內地首富。 陳江和的成功,除了機遇以外,最重要的是行動,他說:創業不能等到萬事具備才行動,有機會就要爭取,在適當時不妨冒點風險,否則往往會坐失良機! |
相關閱讀:他靠小聰明“!眮矶嗉彝顿Y方 遭遇投訴、退款風波 卻用一年逆襲成行業領頭羊! |